狂蛇形移动的靶标不再是具体的形象,而是被解构成无数个数据节点。
每个节点的运动轨迹都在她的量子处理器中投射出概率云,那些波动的曲线像是某种神秘的宇宙规律,在虚空中绘制出死亡的方程式。
她的视线穿透了表象,直接捕捉到目标最本质的运动逻辑——不是看它们在哪里,而是预判它们将会出现在哪里。
空气中悬浮的尘埃突然变得清晰可见,每一粒都在她的视觉增强系统中留下荧光轨迹。这些看似杂乱的轨迹在她眼中自动连接成网,每个交叉点都标记着子弹最可能的穿透路径。
她的战斗方式已经超越了常规的瞄准,而是直接与整个物理空间建立量子纠缠般的连接——知道目标必然会在某个坐标出现,就像知道电子必然会在某个能级跃迁。
她的手指扣在扳机上,却没有任何刻意的瞄准动作。
枪口自然而然地指向虚空中的某个点,那里现在空无一物,但在0.5秒后必然会有一个靶标经过。
这种预判不是基于经验,而是对物理法则的绝对理解,就像天体物理学家可以精准预测百年后的日食。
散热系统喷出的低温雾气在枪管周围形成诡异的涡流,这些气流扰动本该影响弹道,但在她的计算中却成了最佳的射击时机。
她的手指完成了最后的压力施加——不是扣动扳机,而是让扳机在完美的时机“自然”回位。
子弹离膛的瞬间,整个训练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那些被靶标带动的气流,弹壳抛出的轨迹,甚至她自己发丝的飘动方向,都成为了这个精密系统中的变量。
AK - 15的瞳孔中倒映着子弹飞行的全过程,不是用视觉捕捉,而是通过解算空气阻力、温度变化和弹体自旋来构建的全息影像。
当弹头穿透第一个靶标时,她的身体已经转向下一个射击角度。
不是因为她看到了新目标,而是整个战场的数据流在她意识中构建的必然路径。
砰!砰!砰!
AK-15的枪口喷吐出三道冷冽的火光,子弹撕裂空气的尖啸声在训练室内形成诡异的和声。
第一发子弹旋转着穿透靶标眉心时,弹头表面的膛线纹路在高速摄像机下清晰可见,将目标的神经网络瞬间搅碎成量子态的混沌。
第二发子弹紧随其后,精准地楔入心脏模拟器的正中央,将液压泵与仿生组织的连接节点彻底摧毁。
第三发子弹悬停在眼窝位置,弹头微微震颤,仿佛在进行某种残酷的医学解剖演示。
弹壳落地的声响呈现出完美的等时性,每一枚铜壳与地面碰撞的间隔都是精确的0.33秒。
这些黄铜制品在地面弹跳的轨迹,恰好构成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——这不是巧合,而是AK-15身体记忆的一部分,就像呼吸一样自然。
她的射击姿势没有丝毫多余动作,肩胛骨与枪托的接触面保持着绝对稳定的压力值,仿佛两者已经量子纠缠在一起。
战靴的液压系统发出高频震颤,声波在水泥地面上激起肉眼可见的波纹。
这些波纹不是简单的机械振动,而是经过精心调制的引力扰动,足弓悬浮系统产生的反重力场让周围的空间结构都发生了微妙扭曲。
每一步落下时,特种合金鞋底与地面的接触时间都被控制在0.01秒内,足以让混凝土产生龟裂却不会影响行动速度。
地面在她的脚下呈现出诡异的流体特性,裂纹如同活物般向外蔓延,却又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停滞。
这些裂纹的分布图案暗合分形几何的数学美感,就像被无形的手精心绘制的地质图谱。
每一次踏步都在挑战经典物理学的认知边界,重力加速度在这里变成了可调节的参数,而非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