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5章 历史是什么(1 / 2)

众人被孔贞时给说糊涂了,江南的四种死法,说到底还是一种啊。

孔贞时拿出陆天明的信给他们看,陆天明在分析过程。

混乱的时候,他们应对混乱的手段不同。

南京魏国公学习山西,学了一半,效果类似李成梁在辽东分田养军,是府兵制的变种,时间一长,自己就把自己切片了。

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是:把军队中掌权的将军全部弄死。

徐文爵是个聪明人,很理解自家的弱点,在山里不停筑造堡垒,朝臣看着莫名其妙,其实是最合理的应对。

徐家在增加自己的筹码。

李自成那种买办资本,看似有强军,实则狗屎不是。

一个始终盯着御座的人,永远不会理解御座的基础是什么,浙东二百位贵族,谁都可以是‘李自成’。

由奢入俭太难了,李自成的强军完全是花架子的废物,断粮就崩了,最好处理。

张献忠军管两府,本质是为了生意,而不是为了百姓致富。

同样容易处理,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,杀杀杀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快办法,波及不会太大。

陆天明的分析中,最弱的苏州反而很难办。

就算他们跪了,也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,有人会追忆他们的虚假自由。

虚假自由是什么,就需要众人去看看了。

陈继业从松江府回舟山,孔贞时带着他们向北,经淀山湖,来到青浦。

远在三十里外,就能感受到它的繁华。

江南最大的棉布市场,无数小船运送物资来往,百姓和伙计个个干劲十足。

这里比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:好多的小商小贩。

好似每个人都是东主,哪怕他们只能赚一点点,但为他们自己做工,干劲十足。

青浦的水关不允许随便进入,孔贞时带他们下船到路边一处观景台,向四处一指,

“不需要去苏州,在这里就知道苏州是什么样子,百姓确实人人是东主,虽然他们赚钱与做工差不多,但人嘛,总以为有机会暴富,宁肯做商贩。

江南粮价普遍高,种地活不了,百姓种桑养蚕、种棉种麻,有些人把蚕茧或棉麻卖给工坊,有些人加工成生丝或纺线卖给工坊,织布的人很少,太浪费功夫,商贩走街串巷收购,卖给工坊赚一点点差价。”

于时煌环视一圈,不由问道,“文风怎么样?”

“文风也很自由,只不过…束修很贵,贵的离谱,蒙学一年五十两,夫子也要吃饭。”

李素明白了,“舟山若断这里的财路,是与百姓为敌。”

孔贞时点点头,“百姓不知实情,他们越勤快,豪商越富裕,工坊连组织施工的钱粮都省了,偶尔有一两个小商贩可以发财,刺激其他人更热衷于生意。”

史可法纳闷道,“发财?如何发财?”

“囤积投机,孔某就知道有一个人,把家里一百亩田都卖了,然后买入生丝,放了一年,等工坊过年青黄不接的时候,直接赚了二十倍的差价。”

几人齐齐皱眉,这叫屁的生意,与北方的生意有本质区别。

骆养性一指南边,“怎么会有这么多叫花子。”

几人扭头,正好看到蓬头垢面、骨瘦如柴的五百多人在堤坝边,向路过的一个商号漕船乞讨,船上一个锦衣东主哈哈大笑,拿碗撒到堤坝一撮米,他们立刻冲上去争抢,连土都一起吃下去…

船走了,叫花子又返回堤坝边的桑林中,难怪刚才没看到。

孔贞时面露不忍,“江南地皮翻了十倍,很多百姓以为是机会,都把地卖给了商号,结果粮价跟着飞涨,他们很快把银子花完了,又去典当家产,结果财产严重贬值,就变成这样了。

苏州的确自由,百姓的确干劲十足,